我覺得,你在平面設計中文排版時,需要從三個方面考慮:形態,節奏,對比。
一:形態
何為形態?正如很多答案中提到的繁體與簡體,那就是一種形態。
我在這里要為簡體正一下名:很多答案里面都提到繁體比簡體更有韻味,更好看,好像好的文案一定要繁體做出來才”夠中國”。其實不然,繁體作為字體的一種形態,有其優勢,但必然有其局限性,所以不要迷信繁體,就我個人而言,我更喜歡簡體。
下面我列舉幾種典型形態:
1:畫面型
這種中國風很強,線條很柔的畫面,用手寫體顯然更好。
看完上面這句話,大家不要形成這樣的印象:中國風+柔線條=手寫體。
我們為什么用手寫體?是因為我們不想讓文字喧賓奪主。
拿上面這幅圖為例,我想要大家看的不是錦繡河山這幾個字,不然我何必還專門找這樣的配圖?
大家會發現,當你在看下面這幅圖的時候,你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錦繡河山這幾個字吸引了,因為這種字體線條很硬,字體很粗,與整體風格不太一致,人眼對動的東西和特殊的東西總是分配第一注意力,當大家的注意力被字所吸引時,分配給畫面的注意力就會減少,那么這幅作品就是失敗的,因為你沒有引導好觀眾。
所以,思路一:
好的文字形態是與畫面相互融合的。
2:意境型
有時候,文字本身是帶有溫度和情感的,根據文字表達的意向去選擇,會更好的運用好文字。
所以,思路二:
好的文字形態是與意境相互貫通的。
3:具象型